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中国白酒,是指以粮谷为主要原料,用大曲、小曲或麸曲及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,经蒸煮、糖化、发酵、蒸馏、贮存、勾调而制成的蒸馏酒。其中有两个关键词需要特别注意:其一是“蒸馏酒”,白酒属于“蒸馏酒”,度数很高,在世界上被称为“烈酒”,与白兰地、威士忌、伏特加、金酒、朗姆酒并称世界六大烈酒;其二要注意的是白酒的糖化发酵剂为曲类,国外烈酒多以麦芽为糖化剂,以酵母为发酵剂。正是由于发酵过程的不同,白酒具有相较其他烈酒更为复杂的香气。白酒,作为一个穿越中华历史的文化符号,它诉说着一个民族的图腾情结,演绎着东方大国的生活方式,也寄托着炎黄子孙的精神理想。我国是酒文化的发源地,也是最早开始酿酒的国家之一,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中,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衡水老白干酒,在我国北方自古以来就是最主要的白酒品种。北方的气候、水土和微生物群落,非常适合于老白干酒的酿造。可以说北方的自然环境,造就了自然天成的老白干酒。因此,人们习惯于用老白干三个字,作为好酒的代称。
在大汶口文化时期(公元前3500年—前2240年)以前便有了酒的雏形,据推测最先出现的酒是乳酒,是游牧时代用兽乳发酵的酒,此后出现了果酒,然后出现了谷物酒。在商周时期,复式发酵法出现,复式发酵法以谷物为原料,首先微生物借助曲药将谷物类的淀粉水解为糖分(发酵中称为“糖化”),然后将糖分发酵为酒(发酵中称为“酒化”)。宋元时期蒸馏器出现,白酒的雏形正式诞生。值得注意的是,最早的酒除了奶酒、果酒,就是谷物酒,也就是黄酒的雏形,而白酒的雏形起源于宋末元初,真正流行起来也就百余年的时间。
最早的中国白酒叫做烧酒,曾经使用各种谷物酿造。黄淮流域开始为麦烧,发展成高粱烧,长江流域多为糟烧,更南的地方为米烧,广南则用薯类烧酒。明朝中期以后,四川地区才开始使用高粱酿酒,而贵州使用高粱则更晚。西北省区多使用杂粮酿酒,酒的质量明显偏差,产量及销售量也很低。乾隆初年的甘肃巡抚德沛就说:“甘省烧酒,向用糜谷、大麦。”他自己都承认“甘省非产酒区。” 《清稗类钞·饮食类》概括说:“烧酒性烈味香,高粱所制曰高粱烧,麦米糟所制曰麦米糟烧,而以各种植物掺入之者,统名之曰药烧,如五茄皮、杨梅、木瓜、玫瑰、茉莉、桂、菊等皆是也。”中国早期的白酒用粮多种多样,最后都去仿照黄淮流域的高粱。
用高粱酿酒,优越性很多。一是北方高粱生命力强,耐水旱,作物高产,种植广泛。乾隆二年(1737年),河南巡抚尹会一曾上奏说:“烧酒所需高粱为多,而中州所植高粱为盛……惟高粱质粗而杆长,较他谷为耐水,故种植者广。”二是有些高粱品种,口感极差,不宜食用,但用来造酒,则能够提升附加值,产生经济效益。高粱蒸馏出酒,酒的品质好于其它原料所酿,酒度也会增高。南方酿造烧酒,多用大麦和糯米,酒的质量也明显不如北方高粱烧酒。历史上,黄淮流域一直都出产白酒,人们也经常喝白酒。沿长江以南的居民一开始还喝不下白酒,只能喝黄酒。明末人陈铎《嘲北方巷曲中人》散曲这样说:“生葱生蒜生韭菜”、“开筵空吃烧刀子,难当。”中国白酒酿造的奥妙在制曲。清代中期江苏仪征人李斗《扬州画舫录》记述烧酒,曾说:“酒用米曲则甘美,用麦曲则苦烈。烧酒以米为之,曰米烧;以麦为之,曰麦烧。”衡水老白干酒,是老白干香型的代表酒种,是老白干酒的主要发源地之一。衡水老白干酒,源于近二千年的流传。自汉代衡水古地酿酒业兴起,唐代衡水酒名扬天下,明代老白干酒的成名,到民国时期衡水酒参加巴拿马赛会,并获得甲等金质大奖。据了解,第三届衡水老白干酒文化节重磅推出的72度封坛原液酒,以匠心复刻经典,向时代和国人致敬,72度封坛原液实力定义品质新高度。衡水老白干传统酿造技艺秉承千年古法,匠心技艺赋能72度原液酒价值高度,受到更多酒客的认可和欢迎。
衡水老白干酒传统的酿造工艺世代流传。衡水老白干酒以优质高粱为原料,纯小麦曲为糖化发酵剂,采用传统的老五甑工艺和两排清工艺,地缸发酵,精心酿制而成的。它以独特的生产工艺造就了芳香秀雅、醇厚丰柔、甘冽爽净、回味悠长的典型风格。众所周知,中国白酒通常没有保质期。酒在存放过程中,会产生多种酯类物质,就是俗称的“醇化”过程。各种酯类会产生各种特殊的香气,但这种醇化是非常缓慢的,所以,白酒通常是存放时间越久越好。其中以纯粮酿造的高度白酒适宜久藏,低度酒和“勾兑”酒就不易久藏。喝衡水老白干,品白酒文化历史!小伙伴们,你喝过衡水老白干72度封坛酒吗?
近